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防城港:循环便利地先行区深化改革 打造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东兴样板

2025-04-22 15:49     来源:防城港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国家接壤的边境线上,一座以改革为引擎、以开放为动能的产业园区正加速崛起。作为国家批准的七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之一,广西东兴产业园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跨境合作拓展产业空间,以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逐步探索出一条沿边临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东兴样板”路径。目前,园区已入驻工业企业166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2024年,园区范围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93亿元,同比增长28.15%;完成工业投资41.34亿元,同比增长108.78%。

改革破局

构建沿边园区治理新范式

面对传统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畅、产业导入乏力等共性难题,东兴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系统性改革。通过“区政合一+管运分离”管理模式创新,园区将广西东兴产业园区、东兴边合区、中越跨境合作区等平台整合升级,推动将广西东兴产业园区整合进东兴边合区并申请纳入最新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形成“厅地协同、区市联动”的发展格局。东兴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自治区派出的副厅级机构)与东兴市建立交叉任职机制,成立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实现政策制定与落地执行的“无缝衔接”。

在职能整合方面,园区创新设立产业发展局、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同时,园区还推行“管委会+公司”的管运分离模式,加快推进园区行政管理职能和市场经营职能剥离、管理机构和运营企业分离改革,成立广西东兴产投集团,承担园区建设资金筹集、土地预储备运营等职责,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联合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园区。

开放赋能

打造跨境产业合作新生态

站在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东兴产业园区的战略眼光不止于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对内融合+对外开放”的合作模式,园区构建起跨区域、跨国界的产业协作网络。与浙江兰溪市共建的纺织服装飞地园区,开创了“1+1+N”的园区投建营一体化合资模式。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动央企、区直国企、外企、民企各类资本和企业参与园区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产业导入,与中铁十九局等合作的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在跨境维度,园区创新探索“两国两区”RCEP产业合作机制。与越南芒街市签订5项工作备忘录,建立“产业合作+企业服务、劳务保障、车辆信息共享”的“1+3”合作框架。中越跨境合作建园模式初见成效,2024年越南入境务工人员达27批次,“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组装”的跨境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这种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使园区在广西四大沿边临港产业园中工业产值增速稳居第二。

便利升级

构筑要素流通国际新通道

作为市场经营便利地先行区,东兴产业园区的改革创新直击跨境经济痛点。在贸易结算领域,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人付汇试点突破政策壁垒,支持本外币结算的业务规模跃居广西首位。金融创新方面,全国首个边境口岸境外来宾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落地,越南籍人员开户数量、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本外币跨境调运规模均创全区之最。支付便利化改革更显成效,创新推出支持出入境游客使用数字人民币兑换越南盾现钞业务,建成东兴国门支付服务便利化先行街区。

人员通关的“东兴速度”同样令人瞩目。推行全流程边境游自助办理,加强口岸智慧旅检建设,以“智能闸机+人工分析”方式,探索构建旅检工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新建12条卫生检疫智能化自助通道,实现旅客无疫无感快速通关,旅客通关时间缩短至6秒。2024年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次突破800万,稳居全国边境陆路口岸首位。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更为物流畅通提供硬支撑:防东铁路的开通使东兴成为首个直通高铁的中越边境口岸城市,与国门大道、219国道构成公铁联运双通道。2024年,东兴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量158.4万吨,同比增加75.3%。

成效凸显

中越合作桥头堡作用全面释放

经过系列改革创新,东兴产业园区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精简高效的“区政合一”管理体制,使园区管理机构决策效率高效提升;“一平台三市场”交易平台完成首单试点;中国防城港至越南先安(东兴至芒街段)国际直达客运线路开通运行;东兴公路口岸(北仑河二桥)进境水果、粮食、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植物种苗等5个指定监管场地全面启用;东兴口岸获评全国首批“国际卫生陆港”……园区的中越合作桥头堡作用也愈发凸显,成功举办了2024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暨“两国双园”项目分享圆桌会、2024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暨产业合作活动周,在活动中签约投资项目12个,总额66.76亿元。

从体制机制改革到跨境生态构建,从要素流通破壁到合作平台升级,东兴产业园区的实践为沿边开放提供了鲜活样本,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新时代沿边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贡献更多创新经验。(记者 黄祖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