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记者 杨康
近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防城港市相关负责领导出席介绍“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情况。

发布会现场。记者 杨康 摄
过去五年,是防城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实现重要跨越的五年。防城港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目标,推动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十四五”答卷。
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保持在五成左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
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全市以打造“4+5”产业体系为抓手,加快开展产业提升行动,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千亿元。构建起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食品医药、新材料等为核心的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钢铁产业建成千万吨级生产基地,形成从“铁矿石进口到废钢回收”的全产业链,防城港市成为广西第二个拥有单个千亿级产业的设区市。有色金属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广西金川保持全球单套铜系统产量最高纪录。能源产业实现多元发展,红沙核电二期机组商运投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红沙核电三期、白龙核电一期正式开工建设,累计上网电量超1600亿千瓦时;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成功并网,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
打造工业集聚“强引擎”。以园区为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持续推进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防城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城港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广西上思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提质升级。其中,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绿色园区,成为全区唯一同时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核心区”、“国家绿色园区”三项国家级称号的园区。
创新驱动与数字转型深度融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不足20家增至2024年的58家,4项科技成果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累计建成26家智能工厂,实现“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7项成果获国家级智造荣誉。华昇公司依托“坤安”大模型建立全国首个氧化铝行业AI大模型,广西钢铁集团建成全国首家“5G云上钢厂”,红沙核电、金川等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应用场景,现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企业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2家。通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建成4G基站7636个、5G基站4170个,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超99.9%,边境口岸、互市贸易区实现4G和光纤网络全覆盖,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全局,能耗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绿色制造体系再创新高,2025年新建成广西钢铁、榕鼎金属、上思华林等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节水型企业24家,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4家,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开放合作与企业培育双向发力。深化区域产业协同,主动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招引太洋科技、宏旺硅钢等一批优质企业项目落户防城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200家,新增链主型龙头企业4家,龙头企业8家,新增300亿以上企业2家,年产值超“百亿”的企业达到5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3家,形成了龙头引领、梯队发展的企业格局。
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如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苑长军 杨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