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始终保持“拼干成优、争创一流”的精气神,顶住压力、主动作为,在干成一件件实事、解决一个个难题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向上向好向新的态势,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经济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十四五”时期,我市依托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防城港,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东兴产业园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为载体,积极参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连续跨越800亿元、9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大关,GDP增量超400亿元,超过2020年经济总量的一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52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168亿元,前四年平均增速达到8.1%,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3万元提升到2024年的近11万元,多年保持广西第一,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十三五”末,全市人均GDP为7.3万元,2023年在广西率先突破10万元,2024年达10.9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渔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十四五”时期,我市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已发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桶3800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近1000口,牡蛎三倍体延绳式吊养1万多亩;成功创建广西首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前四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3.6%。工业经济向海图强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时期,以钢、铜、铝为核心,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有色、黑色、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规模均实现翻番。海洋工业取得新突破。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开创了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先河。服务业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作用突出。“十四五”时期,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二、三产业转型升级。
共同富裕持续稳健迈进。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2024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363元、22855元,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2:1降至2024年的1.9:1。居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的高能效等级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0.4%,新能源汽车增长24.9%;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2024年执业(助理)医师2883人、实有床位5848张,分别比2020年多增623人、1113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